Sep 24, 2005

我的讀癮

豬小草家的人行道是我不忙碌時每日必逛的blog之一,流連時間時長時短,除了讀他寫的文章外也偷懶跟在他屁股後讀他的推薦文章。有時他一走走很遠,跟到腳很痠,可是讀他篩選後內容五花八門、視角不同的文章總有意外收穫。

比如今天,從他家連到老貓學出版,讀到跟書發生的美好經驗:一個邀請,奇怪的是一直以來很想整理卻毫無頭緒的閱讀經驗連招呼都沒打就這樣嘩啦啦一把潑了下來。

小時候因為經濟因素家裡是不買書的,小孩子沒有課外讀物可閱讀,玩具更是奢侈品連想都不敢想。父母以最底層勞工辛苦掙來的血汗錢用以起碼溫飽一家肚子也讓孩子進學校受教育,精神食糧的花費在當時而言是浪費的。

記得自己的第一本書是《胡桃鉗與老鼠王》,只有厚厚幾頁附大量彩色精美插圖的童話書,那時小學二年級,書當然不是買的。

住在我家對面的阿桑那時在高雄最負盛名的「大統百貨公司」當清潔員,就在6樓圖書文具部,「大統百貨公司」的管理相當嚴格,那個年代每位員工下班時都得經過守衛搜身搜袋,確定員工沒有將百貨公司的物品順手牽羊帶回家才准放行。那本《胡桃鉗與老鼠王》是百貨公司的出清舊貨,即將成為垃圾,至於當時阿桑是怎麼將幾本童話書偷渡出來已經不可考,但我知道阿桑向左鄰右舍描述時的語氣相當興奮,更別說,我也是。

那時的台灣社會很有人情味,阿桑的幾本童話書讓自家小孩選完後,也送了我們家一本。我興奮地翻著,不知道除了課本以外,書竟然這麼美麗,故事這麼有趣,完完全全掉進故事與插圖裡去。我一遍又一遍翻著那本不到十頁的《胡桃鉗與老鼠王》,即使知道故事結局,圖畫裡人物的神情與畫裡的細節仍值得細細追蹤,每當胡桃鉗王子與老鼠們即將展開大戰之際,還是會跟著捏把冷汗。

隨著年級漸漸升高後,書已嚴重折損脫頁的《胡桃鉗與老鼠王》已不再吸引我,最後也不知被遺忘在哪個角落。與課外讀物為伍的日子似乎到此為止,但同班同學蕭卻為我延續閱讀之路。

蘇是從小與我一起長大的鄰居好友兼同學,我們與蕭三個人是班上死黨。蘇是單親家庭裡的孩子,爸爸沉溺於賭博並不每天回家,她完全是由祖母一手帶大的。蕭的媽媽是隔壁班老師,常在週六下午邀請我們到他們家做客,從未介意蘇與我的家庭環境。

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蕭家客廳有整面牆的書,我們三人時常作完功課後就開始看架子上的書,吃蕭媽媽的點心,近傍晚時蘇與我倆人一起走路回家,蕭媽媽知道我們家境不好,幾乎每次都會讓我們帶一包豬肉乾或肉鬆回家。
有時,蕭媽媽會帶我們到文化中心的兒童閱覽室,坐在柔軟的地毯上吹冷氣選自己喜愛的書看。有時聽大姊姊講故事又被很多書包圍,對小小的心靈而言,那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後來兒童閱覽室從周末開放日數減少到完全關閉,那道通往閱讀的門也被重重關上,小小年紀雖然難過卻不知道那叫失落。

記得小學時老師常會介紹(現在知道是推銷)優良課外讀物,每次看著同學能捧著書回家總是十分羨慕,尤其很多同學家都訂「國語日報」,他們討論「國語日報」的內容常是我忘塵莫及的,偶爾有同學帶「國語日報」到班上閱讀,能借到一張報紙閱讀都會雀躍不已。
有天,家裡破例訂閱一個月「國語日報」,早晨上學前非常期待那個高高瘦瘦總是戴著七先生厚鏡片的男人騎著腳踏車出現,有時下雨,送來的報紙被淋濕都很心疼,雖然只有一個月,但那鮮明的記憶至今未褪。

其實說來老爸還是個藝文愛好者,只不過他成長的環境與條件未能在背後給予支持。
國一那年,某天老爸不知怎麼心血來潮從家附近的國語日報買回一本「成語辭典」,接下唯一一本由父母掏錢的書在當時是多麼大的驚喜,於是我很認真地將這本「成語辭典」當成「課外讀物」翻閱,如果現在文章裡常有成語出沒,應該都是當時的影響。

因為小時候兒童閱覽室的經驗,我才認識圖書館,家裡沒有書,學校或市立圖書館一樣可以借閱,於是從圖書館借書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從未間斷。
由於受惠於公立圖書館許多,於是在自己有收入可以買書後,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將不用的書籍捐給公立圖書館,圖書館接受出版三年內的捐書,所以我捐的大約是不再重讀也不打算收藏的書,捐書讓圖書流動讓更多人閱讀,也可以避免書籍佔據書櫃空間,這種閱讀介質的分享很值得愛書人考慮。

婚後,另一半也是個讀癮者,兩個人的書加起來從四個書櫃添購為七個又趨於飽和,不少書除了立著放兩層,橫著又放一層,有些具有收藏意義的專業期刊還得堆進地下室才行。

人生的境遇很奇妙,第一次逛德國聖誕市集時哪會想到在手工木偶攤上巧遇「胡桃鉗王子」。二十幾年後,小時候心儀的王子此刻忽然在眼前真實,與童話書上一模一樣。站在「胡桃鉗王子」面前久久不能自己,他知道我想說什麼。

《胡桃鉗與老鼠王》開啟我閱讀的起點,時光牽著我經過「胡桃鉗王子」面前向他致意,然後繼續。閱讀的樂趣還有什麼比這更迷人的呢?